小平的平 2009-1-28 21:13
[size=5][color=blue]宜昌市葛洲坝[/color][/size]
宜昌市有着我国已建成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它位于长江三峡的出口处,全长2561米,将长江一分为三,是世界上最长的水坝之一。
葛洲坝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南津关以下2300米处,大坝北抵江北镇镜仙,南接江南狮子包,雄伟高大,气势非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工程,建成于1988年,具有发电、航运、池洪、灌溉等综合效益。大坝的兴建,使水库水位增高20多米,向上游回水100多公里,形成一个蓄水巨大的人造湖,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三峡航道的险情,使货运量由400万吨左右猛增到5000万吨以上。为保证建坝后的顺利通航,大坝建有三座大型船闸,其中二号船闸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巨型船闸之一。为防止泥沙淤积和在特大洪水时池洪,大坝还建造了两座冲沙闸及池洪闸。
葛洲坝由一座27孔泄水闸、2座电站、3座船闸、2座冲砂闸组成,它除了能够泄洪防涝,还能利用长江水力进行发电。如果乘着万吨巨轮过葛洲坝,巨大的轮船可以通过大坝的水位调节,在转眼之间上升几十米,那种感觉令人惊喜。
作为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葛洲坝的泄洪闸放水时有着极其磅礴的气势,迸发的波涛和巨大的水声令人震撼。泄洪闸周围的环境也十分优美。
葛洲坝水电枢纽全长2561米,高70米。巨坝共用混凝土1000万立方米,各类金属6.5万吨。如长虹卧波,横断长江。主要由大江电站、二江电站、1号船闸、2号船闸、3号船闸、泄洪闸、冲沙闸等组成。
两座电站共装有21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大江电站装机14台、单机容量12.5万千瓦,二江电站装机7台(17万千瓦2台、12.5万千瓦5台),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每年可发电157亿千瓦时。电能用分别用500千伏和200千伏外输。
二江泄洪闸是葛洲坝工程的主要泄洪排沙建筑物,共有27孔,最大泄洪量83900立方米/秒,采用开敞式平底闸,闸室净宽12米,高24米,设上、下两扇闸门,尺寸均为12×12米,上扇为平板门,下扇为弧形门,闸下消能防冲设一级平底消力池,长18米。大江冲沙闸为开敞式平底闸,共9孔,每孔净宽12米,采用弧形钢闸门,尺寸为12x19.5米,最大排泄量20000立方米/秒。三江冲沙闸共有6孔采用弧形钢闸门,最大泄量10500立方米/秒。如果您是汛期到此,那么您将观赏到:泄洪闸前,洪波涌起,惊涛拍岸。巨大的水头冲天面起,溅起的水沫形成漫天水雾,即使您立于百米之外,也会感到水气拂面,沾衣欲湿;如遇朗朗睛天,水雾反射的阳光,在泄洪闸前形成一道彩虹,直插江中,极为壮观。
三座船闸中,大江1号船闸和三江2号船闸为中国和亚洲之最。船闸各长280米、高34米,闸室的两端有2扇闸门,下闸门两扇人字型闸高34米,宽9.7米,重600吨,号称“天下第一门”。逆水而上的船到达船闸时上闸门关闭着,下闸门开启着,上下游水位落差20米,船驶入闸室内,下闸门关闭,设在闸室底部的输水阀打开,水进入闸室,约15分钟后,闸室里的水与上游水位相平时,上闸门打开,船只驶出船闸。下水船过闸的情况下好相反。每次船只通过葛洲坝大约需要45分钟
[attach]38849[/attach][attach]38850[/attach]
[attach]38851[/attach][attach]38852[/attach]
[attach]38853[/attach][attach]38854[/attach]
小平的平 2009-1-28 21:28
[size=5][color=magenta]西陵峡[/color][/size]
[size=3]西陵峡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东官渡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也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峡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西陵峡分为四段:香溪宽谷、西陵上段峡谷、庙南宽谷和西陵峡段峡谷。其中香溪宽谷长约45千米,谷中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等名景,庙南宽谷长约 33千米,谷中有灯影峡、黄牛峡等名景。峡内风光明丽,雄伟壮观,两岸峰峦高耸,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飞泉垂练,苍藤古树,翳天蔽日。
西陵峡中的宜昌段,西起秭归香溪,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76千米,这里山奇水秀,峡中有峡,峡峡相连,尤其是号称“西陵四峡”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更是风光奇异,声明远播。
旧时西陵峡滩险水急,礁石林立。“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这是白居易形容西陵峡内险滩密布的名句。
如今的西陵峡是壮丽的景色依旧,汹涌的恶浪不再了。江面风平浪稳,水流平缓,船只畅行无阻,如履平川。 [/size]
[size=3][attach]38855[/attach][attach]38856[/attach][/size]
姚得德 2009-1-28 22:29
图文并茂!欣赏啦!楼主辛苦啦!:handshake
小平的平 2009-2-7 21:09
[b][size=4][color=magenta] 宜昌三游洞[/color][/size][/b]
[size=3]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唐元和14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相击,飞珠溅玉。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西眺可见大江雄姿;在那峰峦叠嶂之中,长江像一把利斧,辟开一线通道,直泻西陵峡口,激流咆哮,破门而出,流经三游洞旁,则水势转平,江面豁然开阔,呈现险夷交替之奇观。
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西特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当时庙中“道士”有的是我党地下交通员。解放后,1958年3月1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沿着陡滑的小道,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的层次,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三游洞内外有很多碑刻与壁刻,具有历史价值与书法欣赏价值,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size]
[size=3][attach]39759[/attach][attach]39758[/attach]
[/size]
小平的平 2009-2-7 21:14
[b][size=4][color=magenta] 宜昌滨江公园双亭 [/color][/size][/b]
[size=3][color=blue]地处宜昌市城区西南部,沿江护岸与沿江大道之间。 著名书法家舒同题";滨江公园";名。 是一座依街傍水的开放式公园 内有仿古建筑镇江阁、屈原塑像、双亭广场、南榭盆景园。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园”。 [/color][/size]
[size=3][color=blue] 旧日的滨江公园是一片河沙岸, 跟着长江葛洲坝工程的兴建, 当局投资5000多万元,沿江筑起800米长的护岸大堤,1984年,市当局又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为双亭广场、镇江阁等一批风景点。2001年为共同沿江景观革新,宜昌市当局投入资金在双亭广场增设礼花灯、轮廓灯及射灯,并在沿江护栏处增设一排景观灯,成了一道惹人注目标风景线。 [/color][/size]
[size=3][color=blue] 滨江公园全绿色构成为滨江公园的主色调,在绿树辉映花团锦簇之中,园内的仿古建筑镇江阁、屈原泥像、双亭广场(两侧临江而立有双层八角琉璃亭而得名)、南檄盆景园与沿江大道、沿江护岸、夷陵长江大桥浑然一体, 其景如画, 独具神韵。 [/color][/size]
[size=3][color=blue] 滨江公园海拔55米,与长江水位附近,可与江面互为对景。狭长的公园绿化场地,好似镶在城区边缘的一幅彩带,好像一座陌头画廊, 被人们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园”,是来宜昌的旅客必到之地。 [/color][/size]
[size=3][color=#0000ff][/color][/size]
[attach]39761[/attach][attach]39760[/att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