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粮票收藏--带你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湖北风光

小平的平 2008-11-30 22:16

粮票收藏--带你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湖北风光

[size=4][color=magenta]       前言:    [/color][/size]
[size=4][color=magenta]        粮票的文化真正的是博大精深的。如果你仔细的去研究,就会领略到粮票收藏的魅力所在;它不但因为设计的精美能让你领略到艺术的魅力,有一种美的享受;它也不仅是因名称、面额乃至印章的变化使你了解了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粮票丰富多彩的设计将计划经济时期的几十年风雨历程,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同时粮票的丰富多彩,也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秀丽的风景,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在这方寸之间;让我们能足不出户的畅游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享受神所创造的这人间美景。本系列将以这个形式;带大家一起去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  [/color][/size]

[[i] 本帖最后由 小平的平 于 2009-1-10 15:24 编辑 [/i]]

小平的平 2008-11-30 22:18

[size=5][color=magenta]       东 湖
[/color][/size][size=4]       在武汉市式昌东郊,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湖面钓33平方公里。烟波浩渺,湖岸曲
折,柳丝拂面,樱花醉人;红亭绿榭,白帆影,山光水色,相互辉映。东湖依自然景致分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吹笛、珞洪等六大景区。主要建筑有濒湖画廊、行吟阁、长天楼、可竹轩、洪山宝塔、楚天台等名胜古迹。尚有沧浪亭、水云乡、先日亭等景点也令人驻足留连,不忍归去。泛舟湖中,故地重游,别具情趣。[/size]
[attach]27875[/attach][attach]27876[/attach]
[size=4][/size]

小平的平 2008-11-30 22:21

[size=5][color=magenta]       武汉归元寺[/color][/size]  
             [size=3] 归元寺位于武汉市内,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现为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这里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是“汉西一境”,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
  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罗汉堂三组主要建筑,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北院的主要建筑是藏经楼。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毁于兵灾,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历史。罗汉堂外侧地藏殿内,供奉着地藏菩萨。殿内的木刻神龛为佳品,其间斗栱飞檐,鱼度搬爪,双凤朝阳,飞龙滚柱,浮雕垂柱,花草人物,均极为精巧玲珑,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中院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该殿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经多次维修。  大雄宝殿前的韦驮殿内,供奉着一尊木雕韦驮像,身着铠甲,手持宝杵,威武挺立,用我国古代武将形象表达了古印度神话中“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护法神形象。这座木雕系用整块樟木雕成,线条刀法都是唐朝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归元寺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今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size]
[size=3][attach]27878[/attach][attach]27877[/attach][/size]
[size=3][/size]
[size=3]

[/size]

小平的平 2008-11-30 22:23

[size=5][color=magenta]       武汉电视塔[/color][/size]
[size=4]        武汉电视塔位于长江大桥汉阳桥头,龟山之巅。塔净高220米,电视天线85米,高高的塔楼上有露天瞭望平台、旅游瞭望厅、旋转厅等不同平台层次,可同时接待350人游览。最受欢迎的是直径17米的大型旋转餐厅,装饰豪华,富丽堂皇。旅游者可一面品尝各种美味佳肴,一面随缓缓旋转的餐厅饱览武汉全貌。[/size]
[size=4]  龟山电视塔于1986年建成,标高比号称“欧洲桅杆”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高塔还要高出一截,因而,曾有“亚洲桅杆”之美称。
[attach]27880[/attach][attach]27879[/attach][/size]

小平的平 2008-11-30 22:24

[size=5][color=magenta]      鄂州龙蟠矶观音阁  [/color][/size]
[size=3]         湖北省鄂州市小东门外大江中,有一座巨礁,蜿蜒如龙,此即“龙蟠矶”。相传孙权定都鄂州之前,黄龙蟠卧,积日方去,故又名“蟋龙石”。它与东面江岸的“凤凰台”遥相呼应,并称“龙蟠凤集”,正应帝王定都祥瑞。蟠龙翘首西望,“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即雄踞龙首之上。
  观音阁长 24 米,高 14 米,以红石青砖砌就,与龙蟠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礴。  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的大字。进阁正门石碑上刻的“龙蟠晓渡”四字,出自清代官文手笔。
  阁内自西向东,分别是观澜亭、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和纯阳楼。观澜亭上,俯瞰江流,胜景忧宏;三重殿里,仰瞻前贤,文章彪炳。纯阳楼上吕洞宾正酣燃大睡,游人至此,莫不止步屏息,会心一笑:如此蓬莱仙境,独此公得其所哉?
  观音阁下半部那如同船舷样的弧形石,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任凭江水拍击咆哮,总是稳于泰山。古代鄂州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和那风格独特的造型艺术,使多少建筑专家驻足留连,赞叹不已。
  石墙上的几棵古树,原已枯萎缩多年,近年竟死而复生,正舒展着嫩牙初吐的新枝,拥抱春的到来。阁中的那一口老井,自古水清见底,水位要高出江水数尺,令人称奇。这老井、古树和神鳖眼,被称作观音阁“三趣”。
  2006年05月25日,鄂州观音阁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size]
[size=3][attach]27881[/attach][attach]27882[/attach]

[/size]

僵尸堂 2008-11-30 22:58

:D 粮票和现场照片对比,好,直观

川粮人 2008-11-30 23:35

真好!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各地的名胜古迹!

常广仲 2008-12-1 09:24

[quote]原帖由 [i]僵尸堂[/i] 于 2008-11-30 22:58 发表 [url=http://c.wtww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0126&ptid=10225][img]http://c.wtww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D 粮票和现场照片对比,好,直观 [/quote]:victory: :victory: :victory:

罗贵平 2008-12-1 11:15

小平带我们暢游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爽!!!

小平的平 2008-12-2 23:27

[size=5][color=magenta]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color][/size][size=4]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位于武昌红巷13号,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原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举办的北路学堂,后改为湖北省甲种商业学校、湖北省高等商业学校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350平方米。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政府于1927年1月从广州迁到武汉,作为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积极倡导并在此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size]
[size=4]  1958年对旧址进行了修缮整理,按当年原貌作复原陈列,筹建纪念馆,由周恩来亲笔题写“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匾额,悬挂于大门上。1963年正式开放。武汉市博物馆现设在此内。
[attach]28669[/attach][attach]28670[/attach][/size]

小平的平 2008-12-2 23:35

[size=4][color=magenta][size=5]黄州东坡赤壁
[/size][/color]        东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东坡赤壁又名文赤壁。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size]
[attach]28672[/attach][attach]28689[/attach][attach]28690[/attach][attach]28691[/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小平的平 于 2008-12-3 00:06 编辑 [/i]]

全正夏 2008-12-2 23:36

这就是收藏的乐趣!!!

小平的平 2008-12-2 23:37

[size=4][size=5][color=magenta]     蕲春李时珍纪念馆
[/color][/size]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墓座落在蕲州镇风景秀丽的雨湖畔。
       李时珍(1518-1593),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李时珍纪念馆 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
  纪念馆仿古大门上镶嵌着邓小平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进入馆内,本草碑廊是第一重院落,两旁白色墙壁上嵌着96块黑色大理石。石上刻有著名画家蒋兆和1983年所画的李时珍像、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顾景星撰写的《李时珍传》、明代文坛泰斗王世贞的《本草纲目序》以及从《本草纲目》上选下来的128种本药图。在碑廊的最后,还刻有李时珍次子李建元的《进〈本草纲目〉疏》和配诗的“蕲阳八景”古图,细细品来,韵味无穷。
  大理石纪念碑上高高矗着李时珍半身大理石像。在最高一屋平台上,李时珍夫妇合墓及其父母合墓皆用青石彻成椭圆形封上堆,平台两侧建有濒湖亭、东壁亭、回春阁,缅怀医圣。
        建馆20年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中外宾客200多万人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影响。 [/size]
[size=4][attach]28674[/attach][attach]28673[/attach][/size]

小平的平 2008-12-5 00:11

[size=5][color=magenta]     襄樊古隆中
[/color][/size]          [size=3]隆中风景名胜区,位于襄樊市13公里处,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她融历史人文景观与低山岳陵风光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5个景区。
         古隆中为主景区,她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古隆中这样描述。今天的古隆中的自然景观似乎变化不大,只是增添了许多纪念性建筑,还有庭院深处那四人径围的古桂树,每当8月,满树金花,芬芳沁人。
          进入古隆中山口。人人必经一座三门石坊,正中雕刻着“古隆中”三个大字,背阴写着“三代下一人”。这含义明显: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近千年来唯一的人物,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两边除镌刻着杜甫“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外,还有摘自诸葛亮《诫子书》一文中的“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八个大字。转过石坊,就是诸葛亮曾“躬耕垄亩”逾十的躬耕田,土地方方正正,很是整齐。前行为小虹桥。刘备二顾茅庐时,在这桥边遇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见老人衣着不凡,误以为是孔明,便滚鞍下马,趋前问候,闹了一场误会,小虹桥却因此著称于世。清王的《隆中十咏》写到小虹桥说:“有人暑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可见这座小桥很有些不凡的历史。
[attach]29200[/attach][attach]29205[/attach][/size]

[[i] 本帖最后由 小平的平 于 2008-12-5 00:20 编辑 [/i]]

小平的平 2008-12-5 00:13

[size=5][color=magenta]     襄樊市米公祠
[/color][/size]       [size=3]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隅。米公即米芾(1051一1107),自号襄阳漫士,能诗文,擅书画,行、草书得王献之笔意,山水人物画自成一家,为北宋时著名的书画家之一。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米公祠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米公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具《米氏世系》碑记载, 在元代至正年间之前就建有米家庵了。明代被毁,清代重修多次。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为牌楼亲题“米公祠”门额。民国时期,米芾27世孙米高秦千方百计保管米公祠中45块石刻,另有黄庭坚、蔡襄及元赵子昂等著名书法家的手迹刻石8方,并嵌于祠内四壁。国内外不少书法艺术爱好者纷纷来此鉴赏、摹临。使这批珍贵的文物幸免于战乱,解放后米高秦主动献出石刻,运至米公祠存放。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布米公祠及其石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size]
[size=3][attach]29201[/attach][attach]29202[/attach]
[/size]

小平的平 2008-12-5 00:19

[size=5][color=magenta]     襄阳城
[/color][/size]         [size=3]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size]
[size=3][/size]
[attach]29204[/attach][attach]29203[/attach]

小平的平 2008-12-30 18:37

[size=5][color=blue]荆州春秋阁[/color][/size]
        [size=3] 荆州春秋阁,是因关羽镇守荆州后的纪念性建筑。春秋阁原位于荆州城东郊金龙寺,建于清嘉庆年间,1931年重建于现沙市中山公园内东北隅。阁内供奉关羽拜读《春秋》塑像,故名春秋阁。阁宇建在高大厚实的台阶之上,面阔三间,分上下两层,上为阁、下为室。正面置有横向石梯两道,由此入阁。整座阁宇建筑精巧,三面环水,绿树掩映,似瑶台琼阁。该阁现为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size]
[size=3][attach]33881[/attach][attach]33882[/attach]

[/size]

[[i] 本帖最后由 小平的平 于 2008-12-30 18:47 编辑 [/i]]

小平的平 2008-12-30 18:54

[size=5][color=blue]便河的沙石[/color][/size]
        [size=3]沙市的标志!在中山公园的旁边;便河的沙石~!它是沙市的象征~有很多传说~~据说水涨它升,水落它降!
       位于市中心便河碧波之中的沙石,高约2米,系清顺治年间由云南运回之石灰岩石。造型犹如仙猴,春暖花开的时节,石体绿苔丛生,宛如猴毛,头尾四肢,维妙维肖。 [/size]
[attach]33883[/attach][attach]33884[/attach]

小平的平 2008-12-30 19:20

[size=5][color=blue]   荆州关帝庙      [/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           荆州城内外,原有关帝庙六座。现存的关公馆,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关公馆又称关帝庙,雄居古城南门之内。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现存建筑为1987年修复。殿宇分为仪门、正殿、结义楼、陈列馆等。[/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步入仪门,上方高悬清乾隆御匾“泽安南纪”。大殿正门上方,有“威镇华夏”巨匾,大殿内,关公像高丈余,身披重铠,也许是千百年来楚文化遗风犹存,这里的关帝像,是我在海内外诸多关帝庙见到的面颊最清瘦、腰身最细的一尊——关公也占了“楚人细腰”之光。关公两侧的关平、周仓,塑得粗犷威猛。大殿两旁的内壁之上,荆州人精心彩绘出关羽“镇守荆州”、“迎亲救主”、“义释曹操”、“单刀赴会”、“驰援当阳”、“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父子忠魂”等巨幅壁画,再现了关羽忠义仁勇的高大形象和后人对他的景仰之情。
[/color][/size]
[attach]33885[/attach][attach]33886[/attach]
[size=3][/size]

朋友 2008-12-30 19:36

好!!!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粮票收藏--带你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湖北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