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万枚粮票凝结一段历史-记安徽票专委主任唐永昆

合肥丁丁 2008-12-20 12:47

转帖:万枚粮票凝结一段历史-记安徽票专委主任唐永昆

[table=98%][tr][td]唐永昆:万枚粮票凝结一段历史[color=#ff8000](图)[/color][/td][/tr][tr][td][img=1,1]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img][/td][/tr][tr][td][img=1,2]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img][/td][/tr][tr=#003483][td]www.XINHUANET.com  2005年10月27日 15:39:33  来源:合肥晚报[/td][/tr][/table][table=98%,#edf5ff][tr][td=1,1,19][/td][td=1,1,109]【字体:[url=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10/27/content_3691308.htm#]大[/url][url=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10/27/content_3691308.htm#]中[/url] [url=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10/27/content_3691308.htm#]小[/url]】[/td][td=1,1,73]【打印本稿】[/td][td=1,1,75]【[url=http://comments.xinhuanet.com/comment?url= [url=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10/27/content_3691308.htm]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 ... content_3691308.htm[/url]]读后感言[/url]】[/td][td=1,1,73]【[url=http://www.xinhuanet.com/forum/index.htm]进入论坛[/url]】[/td][td=1,1,183][table=183][tr][td=3,1]【推荐[/td][td=4,1,138]   】[/td][/tr][/table][/td][td=1,1,58]【关闭】[/td][/tr][/table][table=98%][tr][td][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img]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10/27/xinsrc_062100227154004601881.jpg[/img][/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五彩缤纷的粮票“世界”      [/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img]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10/27/xinsrc_0621002271540703106262.jpg[/img][/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独享一隅[/font][/align]    中国自1955年发行第一枚粮票到今年已整整50年。如今,号称“中国第一票”、贵为“第二货币”的粮票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些色彩艳丽、题材广泛的粮票在今天正成为人们回望历史沧桑、感悟时代变迁和进步的重要物证,因此成为不少收藏投资者的收藏品。收藏粮票百十枚者时有所见,但你见过收藏粮票达一万枚的吗?原安徽肥东县面粉总厂工人唐永昆就是这样一个人——   
  [b][color=#808000]执着收藏路  [/color][/b]     一见唐永昆,记者就发出两声惊叹:一是惊叹他竟然收藏有这么多粮票,码起来近百厘米高满满的40多本近万枚!是名副其实的我市乃至全省“粮票收藏第一人”;二是惊叹他竟然只有32岁!在我们印象中,藏有这么多粮票的人至少年过半百,然而年轻的唐永昆已是安徽省收藏家协会票证门券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粮票票证专业委员会安徽省惟一的委员。     在被唐永昆称为“静心角”的阳台一隅,记者有幸目睹了他历时多年收藏的上万枚粮票。当翻开他那些五花八门几乎连他自己也数不清的粮票集,就像翻开了一部跨越中国50年的尘封历史。     唐永昆说他收藏粮票首先得感谢父亲。还在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县粮食部门工作的父亲给了他几枚粮票。一见到那些花花绿绿的粮票他就爱不释手:粮票大多设计精美,上面印着各地的风光景色、名胜古迹、地方特产和风土人情,不用出门,就能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掌握丰富的知识。多好呀!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毕业后的唐永昆也进了粮食部门,且一干就是10年。这为他收藏粮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一枚粮票,就是一段记忆,就是一个故事。     在唐永昆的收藏中,有一枚1969年安徽省的5市斤粮票票样,这是他花钱最多购得的一枚粮票。1997年的一天,唐永昆在一个农民手里发现了这枚独特的粮票。“这是一枚错票,因为背面的‘毛主席语录’有误,还没流通就被销毁了,因此这套粮票只有样票,而且全国只有几枚。”那个农民开了价后,旁边几位收藏者便几十几十地相互抬价。唐永昆急了,忙走过去,从包里甩出200元,一把夺过粮票就走。要知道,当时唐永昆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200元。     近几年,当有人知道他有这枚票后,纷纷打来电话,想以高价购买这枚粮票,但唐永昆都婉言拒绝。有人不死心,辗转数百里来到了唐永昆家中,开出高价。但唐永昆说:“我收藏粮票的目的并不是用来赚钱,它是我精神的追求与寄托。出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卖。”     “这枚粮票得来也不容易,可以说是‘有惊无险’。”唐永昆指着一枚1960年合肥市粮食局发行的半市两“就餐粮券”说。有一次,唐永昆在肥东县邮局“淘宝”时,无意中看到有人在卖这枚粮票,当时他想这是合肥市粮食局发行的,找人在市粮食局肯定能搞到,就没买这枚票。后来托人一打听,合肥市粮食局也没了!这下可急坏了“嗜票如命”的唐永昆,连着几天都往邮局跑,一直等到天黑,但再也没见到那个人。只恨世上没有后悔药的唐永昆只好把遗憾留在心里……     五年后的一天,唐永昆来到四牌楼的邮市,忽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那枚“就餐粮券”吗?如获至宝的唐永昆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赶紧买下来,紧紧地捏在手里,生怕它又不见了……     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唐永昆无法忘怀:冒着37℃的高温,骑着自行车到各个乡镇粮站,行程几千里收集粮票;在街头,为了多买几枚粮票,与小贩磨了几个小时的嘴皮,连坐车的钱都没了,只好从合肥走回肥东,虽然很累,但内心的喜悦是溢于言表的……唐永昆对粮票真到了痴迷的程度,不管走到哪,他第一个打听的肯定是粮票。     过多的投入令他的日子过得很尴尬,在唐永昆家里,记者看到的是清贫:简陋的陈设、油漆斑驳的桌椅、没有任何装饰的墙壁……“工资都用来收藏粮票了。说句不怕你笑话的话,我现在穿的衣服还是我弟弟给的。虽然过得清苦,但是我的收获是用钱买不到的。”  [b][color=#808000] 一枚粮票就是一段历史 [/color][/b]    “我国发行第一套粮票始于1955年,1993年底停止粮票流通。至此,我国流通了38年的粮票退出历史舞台。我觉得,一枚粮票就是一段历史,我收藏的就是这段历史!”唐永昆说,“人民公社粮票记载的是浮夸风和共产风的沉痛教训;文革粮票记载的是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工种粮票记载了国家对控制城镇粮食销量的成功经验;产妇粮票体现了人民政府对妇女儿童的关怀;兵团知青粮票则是蹉跎岁月的见证;部队战时粮票则再现了‘时刻准备打仗’的备战气氛。”     诚如唐永昆所言,记者发现他收藏的万枚粮票图案各有千秋:有长江大桥的,有水库的,有风光的,有工农兵的,还有毛主席语录……     “粮票作为各级政府发行的一种票证,票面的图案吸取了邮票的设计技巧,也采用了纸币的设计方式,因而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为重要的,粮票与中国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上世纪50年代中期,粮票走入百姓生活,曾被称为‘第二货币’,甚至比人民币更重要。那个时候,光有钱可不行,吃饭就餐,买副食品等等除了花钱还得用粮票。”说起粮票的历史,唐永昆滔滔不绝,“粮票的出现、紧俏直至消亡,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曾在半个世纪之内,与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贫富贵贱,都无法抹去这一段辛酸的历史。就这种意义上来说,方寸粮票,折射出的却是时代和历史的大变迁,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经济价值,具有不可再生性。”     集而不研,藏而不示,都是收藏界所不提倡的。唐永昆收藏粮票,没有仅仅只当粮票的保管员。有眼光、有学识、有阅历、肯下苦功夫,才是他收藏的真谛。在唐永昆的“静心角”里,除了粮票,还有厚厚的收藏鉴赏词典等辞书。唐永昆说,这些资料,曾让粮食局的人大吃一惊。在收藏的同时,唐永昆还对自己的藏品作了详尽的归类、考证和研究,并发表了关于粮票研究方面的文章100多篇,有多篇论文在全国获奖。所有这些,都让唐永昆已远远超越了一个收藏者的概念,而更像一个研究者。  [b][color=#808000] [/color][/b]
[b][color=#808000]让青年人了解过去[/color][/b]     “拯救历史。”唐永昆用这四个字来概括收藏的真正意义,“而办展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它可以让老年人回望历史,也可以让年轻人了解过去,了解老一辈人是怎样走过来的,这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令人欣喜的是,几年来,唐永昆已在肥东、省博物馆等处举办了几次粮票展览,反响都不错,“办一次展览,从筹划、联系到布展很不容易。特别是夏天布展时,怕粮票被吹掉了,天再热也不敢开电扇,只能任汗往下滴。不过,看到参观者兴奋的表情,特别是有位老人参观后拉着我的手说,小伙子,你做了件好事呀。我就觉得付出很值了。”     不过,唐永昆也有遗憾的时候,2000年,通过信件交流,他得知湖北有位票友有枚珍贵的上世纪30年代红军苏维埃政权发行的粮票。由于时间久,发行数量少,这枚粮票几乎成了孤品,因此价格也很高。唐永昆很想买下来,但苦于囊中羞涩,只好请求这位票友给他寄来粮票的复印件,“不能收藏,是种遗憾,但有研究价值。”     唐永昆说他的目标是想着全国的粮票尽量收集全,尤其是各县市的粮票,为世人提供一种真切的怀旧氛围,同时让世人了解并牢记20世纪新中国曾拥有的票证,“因为它们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这么多年对收藏乐此不疲、无怨无悔?”面对记者的提问,唐永昆淡然一笑,“这么多年来,我与粮票一直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在8小时工作之余,很多朋友爱打牌、爱喝茶,而我就爱躲在这一角守着这个精神家园,欣赏着这些花花绿绿的粮票。它除了让我尽享坐游之趣,还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在我的眼里,它是引人入胜、令人陶醉的小型艺术品,我的生活也因它而感到充实。好多朋友都曾劝过我,粮票现在很值钱,能卖个好价钱就卖了。虽然我现在生活清苦,但是我从来没想到用粮票换钱,而且这其中的乐趣与收获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穷一己之力来做拯救粮票史料之事,确实有点螳臂当车的味道。但我想,事情总是要有人来做的,况乎全国还有许多志同道合者;而且,这件事做了十多年,已是欲罢不能,索性再坚持下去,再做十年、二十年又何妨? ”坐在“静心角”,把玩着自己的爱物,唐永昆一脸满足。 (记者 程堂义)


[/td][/tr][/table]

[[i] 本帖最后由 合肥丁丁 于 2008-12-20 12:56 编辑 [/i]]

zhangshuo 2008-12-20 12:59

:victory:

dailinsheng8888 2008-12-20 13:01

:victory:

易西昌 2008-12-20 13:08

[font=楷体_GB2312][size=6][color=red]好!年轻有为-做研究型的收藏家。[/color][/size][/font]

大民 2008-12-20 13:17

人与藏品一样好!!!:victory:

xieaiguo 2008-12-20 13:58

向你学习!

安徽平头 2008-12-20 14:06

[size=6]       呵呵,都是老皇历了,丁兄咋又“翻旧帐”呢?[/size]
[size=6]白白耽误各位师友的时间了。[/size]
[size=7][color=red]建议:删帖![/color][/size]

合肥丁丁 2008-12-20 14:47

[quote]原帖由 [i]丰城集藏[/i] 于 2008-12-20 14:32 发表 [url=http://c.wtww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297&ptid=11538][img]http://c.wtww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咱唐家的骄傲 [/quote]
:lol :lol :lol

何为民 2008-12-20 16:55

人与藏品一样好!!!

dclong 2008-12-20 17:29

唐友这么年轻啊!!!:handshake

风云 2008-12-20 22:14

非常好的文章!

风雨人生 2008-12-31 16:53

我们一定要向唐站长学习,收藏票证进行到底.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贵州收藏网 2008-12-31 17:10

学习.

川粮人 2008-12-31 17:45

[quote]原帖由 [i]易西昌[/i] 于 2008-12-20 13:08 发表 [url=http://c.wtww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6270&ptid=11538][img]http://c.wtww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好!年轻有为-做研究型的收藏家。 [/quote]


[size=4][color=red][b]: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b][/color][/size]

韩天宇 2009-1-5 17:08

我大约11日左右到合肥,争取向合肥的票友求教。
1580450550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万枚粮票凝结一段历史-记安徽票专委主任唐永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