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粮票收藏--带你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湖南风光

小平的平 2009-1-28 21:31

粮票收藏--带你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湖南风光

[size=4][color=#ff00ff]        前言:   
        粮票的文化真正的是博大精深的。如果你仔细的去研究,就会领略到粮票收藏的魅力所在;它不但因为设计的精美能让你领略到艺术的魅力,有一种美的享受;它也不仅是因名称、面额乃至印章的变化使你了解了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粮票丰富多彩的设计将计划经济时期的几十年风雨历程,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同时粮票的丰富多彩,也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秀丽的风景,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在这方寸之间;让我们能足不出户的畅游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享受神所创造的这人间美景。本系列将以这个形式;带大家一起去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之--湖南风光。[/color][/size]

小平的平 2009-1-28 21:54

[size=5][color=magenta]   长沙爱晚亭
[/color][/size]      [size=4][color=blue]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天花彩绘藻井,蔚为壮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山长罗典所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color][/size]
[size=4][color=blue]      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额上“爱晚亭”三字是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爱晚亭时,毛泽东同志接受校长李达之请,亲笔题写的。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称“二南诗”。[/color][/size]
[size=4][color=blue]      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爱晚亭在我国亭台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color][/size]
[attach]38857[/attach]
[attach]38978[/attach][attach]38979[/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小平的平 于 2009-1-29 18:37 编辑 [/i]]

姚得德 2009-1-28 22:30

图文并茂欣赏啦!楼主辛苦啦!:handshake

dailinsheng8888 2009-1-29 09:19

[quote]原帖由 [i]姚得德[/i] 于 2009-1-28 22:30 发表 [url=http://c.wtwww.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907&ptid=13134][img]http://c.wtwww.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图文并茂欣赏啦!楼主辛苦啦!:handshake [/quote]

合肥丁丁 2009-1-29 12:00

好帖。精华帖。: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小平的平 2009-1-29 13:45

大家别光顾着夸我啊;大家帮忙着补充一下

小平的平 2009-1-29 18:47

[size=5][color=magenta]    长沙清水塘  [/color][/size]
       [size=3][color=blue]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陈列馆位于八一路。此时原为旧城区的东北郊,离城约0.5公里,当时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开间平房,因门前有两口池塘,池水明亮清澈,故名清水塘。
  该房曾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秘密驻址,现建立纪念馆,周围环境和室内陈设恢复了当年的原貌。纪念馆内展出了中共湘区委员会的主要革命事迹及其领导下的工农革命运动的文物资料。
  长沙市八一路538号长沙市博物馆馆区内的长沙清水塘。原是几间简朴的农舍,周围是菜圃,瓜棚,小径,非常僻静。1921年7月,毛泽东和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于10月成立中共湖南支部。1922年5月前后,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区委机关设此。1921年冬至1923年4月,毛泽东和杨开慧曾居住于此。1969年建有“中国共产党湘区委员会旧址陈列馆”。
  是一座具有典型南方风格的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1921年10月毛泽东在长沙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不久,中共湖南支部改为中共湘区委员会(辖湖南及江西萍乡),区委机关仍设于此。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共湘区委员会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大力开展工人运动,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color][/size]
[attach]38982[/attach][attach]38981[/attach]

小平的平 2009-1-29 18:54

[size=5][color=magenta]长沙船山学社[/color][/size]
       [size=3][color=blue]船山学社旧址在湖南长沙市中山东路。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为曾国藩的词,1914年刘蔚卢等人为纪念王船山,阐扬其思想,发起组织船山学社于此。旧址单层三进四合院,砖木结构,山字墙,小青瓦,朱漆门窗,方砖地,于闹市之中显得非常雅致。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等为集合人材,造就干部,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由蔡元培命名创办自修大学,李达为学长,李维汉,夏曦,夏明翰等在这里工作过。1923年11月,自修大学被军阀赵恒惕封闭。1964年后,旧址经多次维修已外开放。船山学社为一座单层三进四合院舍。现旧址门楣“船山学社”四字是毛泽东亲笔题书。室内恢复当年毛泽东、何叔衡的办公室,学生联合会办公室,介绍毛泽东在自修大学的情况;以及在自修大学学习过的部分人员的照片及生平事迹等,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ttach]38984[/attach][attach]38983[/attach][/color][/size]

小平的平 2009-1-29 19:32

[size=5][color=magenta]     长沙一师附小[/color][/size]
[size=5][color=#ff00ff]     [size=4][color=blue]一师附小,座落在繁华的闹市区--长沙蔡锷北路;创建于1903年,具有优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1920年秋至1921年冬,学校先后聘任毛泽东为附属小学主事、师范部国语教员。这一时期,毛泽东已秘密从事创建中国共产党和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工作。谢觉哉、李维汉等都曾经在这里任教。[/color][/size][/color][/size]
[attach]38991[/attach][attach]38990[/attach]
[size=5][color=#ff00ff][size=4][color=blue]

[/color][/size][/color][/size]

小平的平 2009-1-29 19:43

[size=5][color=magenta]长沙第一师范[/color][/size]
        [size=3][color=blue]长沙第一师范位于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妙高峰下,前身为湖南师范馆、中路师范学堂。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宣统三年(1911)校址迁建于长沙书院坪城南书院遗址后,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毛泽东在学习期间曾引用明代学者胡居仁之联语,书写一联,以作座右铭,联云: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只怕一曝尽十日寒。 此外,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夏曦、萧三、任弼时、廖沫沙、周谷城等,先后在学校学习或工作。校舍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芸大学)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与栋之间或由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四合院落。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66-1968年复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1985年重新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八班教室、工人夜校、附小主事室、阅报室、君子亭等10处纪念点复原陈列,对外开放。1983年专辟有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活动陈列馆和校史陈列室,展品有毛泽东写的《讲堂录》笔记、(夜学日志)等文物照片,以及1950年12月毛泽东为学校题名“第一师范”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题词。 门票:无 位置:位于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妙高峰下 原校舍焚于1938年“文夕大火”,1968年,按原貌重建。现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供参观的有毛泽东求学时的教室、自习室、寝室、冷水浴水井,主办工人夜校旧址,担任附小主事的办公室,校园君子亭等,并陈列有毛泽东写的《讲堂录》、《夜校日志》、书籍、信件、照片等文物。 [/color][/size]
[size=3][color=blue][attach]38992[/attach][attach]38994[/attach][attach]38993[/attach]

[/color][/size]

小平的平 2009-1-29 20:16

[size=4][color=magenta][b]     橘子洲头[/b][/color][/size]  
      [size=3][color=blue]橘洲,橘子之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境内,是湘江的一个江心小岛,长约五公里,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三○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远在唐代,这里就盛产南橘,远销江汉等地。橘洲,自古以来便是湖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就在这里。宋肖大经的《肖夏诗》誉称橘洲为“小蓬莱”,名胜水陆寺中的“拱极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潇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渔歌”的名联至今仍脍炙人口。
    橘子洲是一帧展示风情的画。它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作伴,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她西望层峦耸翠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爱晚亭及建设中的岳麓山大学城相邻;东瞰湘江风光带尽览都市繁华。从西向东,山、水、洲、城融为一体,似流动的画,如放大的盆景。游客登洲,听渔舟唱晚,观麓山红枫,看天心飞阁,赏满树橘红,吟先贤辞赋,其乐融融。
    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南面朱熹、张轼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过江的朱张渡,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水陆寺、拱极楼讲述着元代宗教文化的兴盛;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一九八二年七月,正式开放的橘洲公园,现占地十四公顷,有毛泽东诗词碑、颂橘亭、枕江亭、揽岳亭等景点。公园以成片桔园为绿化主体,杂檀名贵花木,风景秀丽,环境清幽,融绿化、美化、香化、净化为一体,观山、观水、观桔、观花各有千秋。[/color][/size]
[size=3][color=blue][attach]38996[/attach][attach]38995[/attach]

[/color][/size]

小平的平 2009-1-29 20:22

[size=4][color=blue][b]长沙火车站[/b][/color][/size]
       [size=3]长沙老火车站始建于1912年,设在市区中心今五一大道以南、浏城桥以北的肇家坪对面,占地约万余平方米,站前广场不足千平方米,地面凸凹不平。站内有四股车道、两个站台、—个候车室,设备十分简陋。直至1949年长沙解放,长沙火车站划归衡阳铁路管理局武昌分局管理,才兴建了一些平房,作为办公、售票、行李包裹装卸用房。新修的候车室也只600多平方米,200多条长方型木靠椅。每日上下行客车20多列,上下车旅客不过三四千人,高峰期也不足万人。
     长沙新车站于1975年7月在城东五一路终端破土动工。历时三年,1977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56周年之日,长沙新站在隆重的庆贺声中正式建成通车。
     雄伟宽敞的新车站今非昔比,全站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设有5个普通、母婴、军人候车室、6个贵宾、软席候车室,有4个站台,8股客车到发线,日均接发列车80余列,日均乘降旅客4万余人,高峰时达10万多人。站内站外呈现一派现代化景象。今年兴建的占地6万余平方米、长沙最大的车站绿化广场,“十一”前将向游人开放,不久广场连接车站的地道开通,车站东、西两面均可上车出站。
[attach]38997[/attach][attach]38998[/attach][attach]38999[/attach][attach]39000[/attach][/size]

小平的平 2009-1-29 20:49

[size=4][color=magenta][b]长沙湘江桥  
[/b][/color][/size]      [size=3][color=royalblue]长沙湘江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319国道上,跨越湘江。全桥总长1532m,由主桥、引桥和支桥组成,全桥均采用双曲拱桥型。
  跨江部分主桥长1156m,由8孔76m和9孔50m组成。东岸4孔引桥长94m,全长1250m,行车道宽14m,人行道2x2.75m。桥面宽20m,设计荷载汽-20,挂-100。
  在主桥#8墩南侧开岔修建支桥,沟通水陆洲,支桥采用6孔30m和4孔20m两铰双曲拱桥,全长282m,桥面宽8m,其中行车道宽6m,#8号墩北侧修建螺旋式踏步,供行人上下水陆洲。
  双曲拱桥由拱肋、拱波、填平层和拱板组合而成。主桥76m和50m跨度均采用等截面悬链线无铰拱,拱矢度1/8和1/6。用8根拱肋、7片拱波,截面高度分别为 1.3m和1.0m。拱上建筑均为横向排架上支承圆弧拱。
  主桥墩奠基岩层,采用沉井及明挖基础。引桥覆盖层较厚,采用桩基。支桥采用少筋沉井和无筋沉井。采用双跨缆索用同一套设备分阶段吊装,全桥施工期仅一年,于1972年建成。[/color][/size]
[size=3][color=#4169e1][/color][/size]
[attach]39001[/attach]
[attach]39022[/attach]

[[i] 本帖最后由 小平的平 于 2009-1-30 12:51 编辑 [/i]]

小平的平 2009-1-29 21:15

[size=5][color=magenta]     韶山毛泽东故居[/color][/size]
        [size=3][color=blue]毛泽东故居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为"一担柴"式的房子,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它座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青山,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栋房子的东头。东头十三间半瓦房,是毛泽东家的,西头五间半土砖茅房是邻居的。这栋普通农舍曾几经沧桑。它的修缮和扩建凝结着毛泽东的祖辈、父辈和他们兄弟的心血和汗水。从1878年毛泽东祖父定居时的五间半茅屋,经过前后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修修补补,其间遭火灾,遇抢劫,1918年才掀茅盖瓦,加修后院,扩建成十三间半瓦房(内含杂屋,其中半间指两家合用的堂屋)。192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曾没收毛泽东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和家产。于是,这栋房子和里面的家具,又遭到了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进行过多次修葺,使之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原貌。1950年,故居作为革命纪念地供国内游客参观。两年后又正式对外宾开放。
    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镏金大字,是1983年4月2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color][/size]
[attach]39011[/attach][attach]39012[/attach]

忆趣 2009-1-29 22:38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小平的平 2009-1-29 23:10

[size=5][color=magenta]湘潭火车站
[/color][/size]   [size=4][color=blue]站址在湖南省湘潭市车站路,建于1958年。离株洲站30公里,离贵阳站875公里,是沪昆线上的主要客货运车站。隶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长沙铁路总公司管辖。现为二等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color][/size]
[attach]39018[/attach][attach]39019[/attach]

小平的平 2009-1-29 23:18

[size=5][color=magenta]    湘潭湘江桥
[/color][/size]      [size=4][color=blue] 位于湖南省湘潭市107国道线上(注:此处应为老107国道),跨湘江,为8孔60m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肋,两端各接一孔13.5m片石混凝土板拱引桥,全长605.22m,#1、#9墩上、下游各设一对桥头堡,供行人上下。行车道宽16m,行人道宽2x2.25m,预留无轨电车杆带0.5m,桥面总宽21m,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预留安装。拱肋为180cmx160cm的工字形等截面,河中通航孔采用钢拱架施工,其余6孔采用满堂式拱架,基础采用钢木结合的浮运沉井。于1961年建成。[/color][/size]
[attach]39020[/attach][attach]39021[/attach]

小平的平 2009-1-30 13:42

[b][size=4][color=magenta]     韶山灌区
[/color][/size][/b]      [size=3][color=blue]韶山灌区是湖南省的大型引水工程。枢纽工程引水坝在湘乡洋潭,它拦截涟水上游集水面积5050平方公里,逼使涟河水进入韶山灌渠。韶山灌区渠道有总、南、北、左、右干渠及宁乡、韶山分渠,共长240公里,自流灌溉着湘乡、湘潭、宁乡、双峰和韶山等县市100万亩耕地,因此,人们用“飞涟灌万顷”来描绘它。
       韶山灌区不仅有灌溉、发电、通航之利,也是很好的景观。单说那些渡槽、隧洞,从命名、题写到整个工程建设,就都有观赏价值。干渠上共有渡槽26座,总长6243米,隧洞10孔,总长6545米。如“白浪滔天”、“三湘分流”、“普田一虹”、“双江纵横”、“涓江飞涟”、“幸福粮河”、“楠竹长虹”、“石牛横渡”、“碧星飞渡”、“芦塘巧渡”等渡槽,“龙跃关”、“山舞银蛇”等隧洞,无一不充满诗情画意,也无一不构成人文景观。北干渠上“飞连灌万顷”渡槽,高29.5米,长530米,横跨涟水,形成“涟上飞涟”的独特景观。&127;右干渠上的“云湖天河”渡槽,长446米,宽5.5米,横跨铁路、公路。南干渠上的“白云”、&127;“山舞银蛇”两处隧洞,共长2831米。
     韶山灌区主体工程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境内,为引水灌溉工程;1965年开始建设,1966年建成通水。
此工程的策划者与指挥者是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中共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华国锋为渡槽题写了“云湖天河”四字,刻在渡槽与湘潭至韶山公路的立体交汇处的槽身上。华国锋也因为领导修建这一民生工程而再次得到了毛泽东的赏识
[attach]39023[/attach][attach]39024[/attach][/color][/size]
[size=4][color=red][b]湘乡洋潭引水坝图[/b][/color][/size]
[b][size=4][color=#ff0000][/color][/size][/b]
[attach]39025[/attach][attach]39026[/attach]
[size=4][color=red][b]飞涟灌万顷题词渡槽  [/b][/color][/size]
[b][size=4][color=#ff0000][/color][/size][/b]

小平的平 2009-1-30 14:11

[size=4][color=magenta][b]     常德夹山寺[/b][/color][/size]
      [size=3][color=blue]夹山寺始于晋代,曾经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御修”。
  公元870年唐代高僧善会重开夹山寺场,布经说法十余年,“海从闻名汇集”,成为夹山传灯祖师。宋政和初年(公元1111年)圆悟禅师受宰相张高英居士之邀在此传经授徒十年,结辑《碧岩录》成为佛教禅宗第一书传及后世,其子弟遍及东南亚,惠泽深远。[/color][/size]
[size=3][color=blue]  夹山八坪峪的牛抵茶自宋至清为历代贡品,圆悟禅师亲书“茶禅一味”的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珍藏于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自此茶道盛行于日本。茶文化专家考证夹山是正宗的茶道源头。明末清初,“奉天玉”和尚来此驻锡,重启禅关,大举丛林,复“九殿一宫”,需“骑马关山门”。[/color][/size]
[size=3][color=blue]  夹山寺历经千年,屡度兴废,由于其在汉传佛教文化历史上的特殊地位,1958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重新公布为公开佛教活动场所。以现存清代古建筑大悲殿为轴心修复的夹山灵泉禅院,占地50余亩,由山门殿,南清池(九曲桥)、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闯王秘宫、金殿及僧房、斋堂、居士楼、灵泉宝塔等一级仿古建筑群组成,青山环抱、古树成荫、晨钟暮鼓、香缠雾绕,信徒游客络绎不绝。[/color][/size]
[attach]39027[/attach][attach]39028[/attach]

小平的平 2009-1-30 14:57

[size=4][color=magenta][b]    常德桃花源
[/b][/color][/size]      [size=3][color=blue]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要居衡山、君山、岳麓山、张家界、猛洞河诸风景名胜中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以吞洞庭湖色,纳湘西灵秀,沐五溪奇照,揽武陵风光。集山川胜状和诗情画意于一体,熔寓言典故与乡风民俗于一炉。
       桃花源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157.55平方公里面积。其中“世外桃源”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96.9平方公里,主体景区包括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岭。风景资源16类。其中山峦、岩体、水体、河洲、洞穴、峡谷、天象、生物景观8类;标准景点95个,内部景界分布丘峦脊岭35条,峡谷19条,溪涧18条,水库池塘72口,涌泉32穴。总之,人文景观古老神秘,自然景观丰多彩,内部景界幽奥秀美,外部景界雄浑壮阔。 [/color][/size]
[size=3][color=blue][attach]39030[/attach][attach]39029[/attach]

[/color][/size]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粮票收藏--带你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湖南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