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的故事
上些年纪的人都会记得粮票在过去生活中的作用.
我与粮票的故事缘于贪嘴和一顿好打.
幼时家里生活拮据,眼见邻居小伙伴儿都吃上“好吃的”了,心里非常着急,总惦记着弄点儿外快,解解谗,听人说,五斤地方粮票可以换三毛钱的好吃的(那时尚无‘小食品’的概念),几经权衡,矛盾,终于无法抗拒美食的诱惑,下手了。
当揣着窃来的粮票驻足副食店门前时,犹豫再三,思量着东窗事发后会不会招致皮肉之苦,父亲的皮带在当时的记忆里是极具威慑力的,可“花生酥”,“华夫香糕”,“黑蜜枣”等的诱惑丝毫不亚于甘愿责罚的从动。
挑几样中意的,并反复询问那老板,以证实传言的真实,待见老板将要拒绝我的生意时,撇下粮票,类似作贼一样飞跑而去,寻一自认为安全的地方,等心情平复后,大快朵颐起来。
一次成功的盗窃并不能遏止美食的诱惑,不到几天就将家里的90斤粮票盗窃一空。
面对父亲的责问,没对抗几下就招了。
怒不可遏的父亲,抽出皮带将我控制在皮带的范围之内……
这时,敲门声带给了我暂时的希望,姑姑有事来了。我以为来了希望,在明白我的错误后,姑姑不做声了。
皮带落在身上的劈啪声伴着母亲与姑姑的哭泣声,让那顿打记忆至今。
父亲虽文化不高,但对我的教育却让我信服,父亲说,并非心疼那90斤粮票,而是不能容忍我的盗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