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藏家与贩子”
成都的茶馆在全国是颇有些“名气”的,盖碗茶、素毛峰、竹躺椅,原始淳朴。身在其中,自然是恬淡悠闲,再摆些兴致意趣的龙门阵,那真是安逸飘然啊!
难得清闲,几位收藏界的朋友又吆喝在一堆,聊斋聊斋收藏界的趣闻逸事。远离凡尘,又是清聊,许多事情也就言述的通达明理,很多问题也就分析的客观透彻。与这些个收藏界的朋友在一堆聊斋,是很难得的机会,聆听诸位的龙门阵,既能增知益智,又能修身养性,实在是件很惬意的活动。我是1999年介入收藏界的,对收藏的许多问题一知半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故尔聚会的话题由来,大都是由我而起。于是,“藏家与贩子”也就成了今天龙门阵的主题。笔者从中拾掇少许,以飨读者,共明其所以然。
通俗的说,爱好收藏是一种超群、脱俗、高雅的兴趣,一般人认为,搞收藏的人应该是些素质好、层次高、兴致雅的人士,对这行似乎有高不可攀的感觉。其实不尽然,收藏界与其他行业亦同如此,其中品正德重的人士为数不少,循规蹈矩的藏者比比皆是,当然坑蒙拐骗之徒也不泛其数。由此看来,收藏界也不是什么世外桃源、真空地带,还是凡夫俗子的聚集之地。
说到收藏,免不了要提到藏品买卖之事,但业内人士一般不愿提及“买卖”这个词,“买卖”之词太“俗”,与收藏雅事沾边,确实不太相称。于是,给藏品买卖之事冠以雅称“藏品交流”是顺理成章的事,以示与生意上买卖之事的区别。毕竟买卖是生意人做的事,在商言商吗;交流则不一样了,那是雅致之事,怎能与买卖之事相提并论呢。朋友说这话的腔调,颇有些滑稽,笔者忍俊不禁,不由得笑出声来。殊不知,交流实质上就是买卖之事,即便是藏品的交换,也要先拟订出各自藏品的价值,才能进行等价物的藏品交换,本质上还是要以“银子”为基准。
一般说来,大家对藏家是敬仰的,认为藏家才是做“收藏”这件事。于是乎,藏界里的人士都希望别人称其为收藏家(谦虚点的为收藏者);而对贩子的态度则截然不同了,甚至还带有些鄙视的神态,认为贩子是生意之人,时刻在商言商,与收藏沾边,确实有失斯文。咱们且不说这个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商人所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取代的。就收藏界而言,如果没有贩子,怎会生出藏家;反过来,如果没有藏家,贩子又从何而来。看来,藏家与贩子应该是一对生死与共的难兄患弟,小弟俗气了,大哥自然也雅致不到什么地方。朋友感叹道:我们敬重藏家是无可非议的,藏家对藏品的保存以及流传后世功德无量,尤其是那些倾起所有收集保护文物性的藏品,更让人敬佩。但我们对贩子应该给予最起码的人格尊重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贩子对促进收藏事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时远远胜于藏家,尤其是挖掘藏品。且不谈新出藏品对收藏研究佐证的重要作用,很多重大的发现,就是因为有新出藏品的佐证,秘密才得以揭开。就说说挖掘藏品的本身,那可是件非常辛劳的事。君不见祖国的大江南北、关内塞外,那处没留下贩子们深深的足迹,矫健的身影。好不容易挖掘到稀少的藏品,算上费用成本,加一份脚力钱就出手了,纯属搬运工的活路。常言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然而在收藏界有时就不能一概而论了,耕耘无收获是常事,稳坐钓鱼台坐收渔利也非罕事,全凭自己的造化和功力了。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