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粮票的故事(续)

粮票的故事(续)

                      粮票的故事
       粮票的故事这几年读到很多,我也来说说我的故事。
  新中国的票证,已经是收藏界的一大支柱藏品了。粮票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我不收藏票证,但我保存着一摞品相上乘的全国流动粮票,一直舍不得出手。我想,没有受过饿饭威胁的人,恐怕是很难体会得到粮食,乃至粮票的珍贵的。
        我的第一次饿饭威胁,同全国人民一样,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好坏不论,只怕没份,特能吃的时光。只记得刚刚还在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墙上画满了让人热血沸腾的壁画:孔武有力的炼钢工人从土高炉里牵出一条钢水铸成的金龙,龙身盘绕成1070的字样;人民公社的稻田里,胖乎乎的娃娃躺在稠密的稻穗上傻笑,每粒稻谷都有鸡蛋大,两三颗米粒能顶一顿饭。怎么忽然间就象大水冲了似的,商店里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每季度发一次的各种票证越来越多。寡盐少油的肠胃里每月扔四两肉下去,仿佛就是老虎舔蝴蝶。当时居民每月发粮票廿四斤、初中生廿七斤,人人都在盘算怎么“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是早饭二两、中午四两、晚饭二两好呢,还是二、三、三好?就象画家研究一个人的头像上鼻子和人中究竟应该哪个更长一样。很多家庭开始按人蒸饭:每人一碗,定量下米,用大锅蒸熟,谁也不吃亏。我的一个姨妈甚至发明了把米炒过后再蒸的方法,体积可以增加一倍,只是吃起来实在味同嚼蜡。不过,这次饿饭经历对我的威胁其实不大:我是家里的“独苗”,我奶奶总是“吃不完”她那份定量,把“多余”的部分拨到我的碗里。可以说,我在奶奶的卵翼下安然渡过了第一次饿饭威胁。
         这种情况到了六三年就慢慢好转了。六四年以后,杭州的饭馆又开始不收粮票。六六年大串连时消息传开去,全国的红卫兵蜂拥而至,实在搪不往,当时还未打倒的市委市政府才又决定重新开收粮票。但杭州的粮票比起其他地方来,“含金量”比较高:一碗馄饨只收半两粮票,一碗沃面二两半,不象北方,动辄就是半斤。据我所知,全国有“半两”粮票的地方不多,杭州是其中之一。七三年我们公社一位干部要到杭州出差,问我杭州什么东西好吃。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馄饨!”杭州人是非常欣赏加有紫菜、蛋丝、虾米、榨菜和味精的馄饨汤的鲜美无比和滑溜溜的馄饨皮缓缓通过喉咙口的那种奇妙感觉的。那位干部同志进了杭州的一家馄饨店后,豪气冲天地要了一斤馄饨,他认为如此美味的东西必须抓住机遇大饱一次口福。结果服务员端上二十碗馄饨摆了满满一桌,这位仁兄拼尽全力吃下六碗后不得不落荒而逃,回来以后到处说:“西湖真漂亮!馄饨真好吃!”
       我的第二次饿饭是在一九七零年春天,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教了什么是“青黄不接”的滋味。
        六九年春节过后,已在宁夏永宁县农场青年队插队的我得了急性肝炎,回杭治病。这年夏天,公社组织贫宣队进驻被称为“知识分子成堆的土围子”的青年队。159名知青被第二次分配到全公社七十多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1-3人。十月初我回到青年队时,早已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了。因为几乎大半年没有出工挣工分,我理所当然地分不到“工分粮”,只能拉着仅有的二百多斤“人头粮”稻谷到了我的新家,北桥一队,同另一位知青小伍,相依为命地开始了重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生活。
        小伍已先我两个月来到北桥一队,我到的时候,他的口粮刚刚吃完,队长正在犯愁如何解决他的肚皮问题,我这二百多斤稻谷正好解了燃眉之急。时值秋末冬初,庄稼地里已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我们也没有备下任何过冬的蔬菜或腌菜。两个二十来岁的大小伙,没有副食搭配,一天至少得四斤成粮来打发(我至今都难以相信当年是怎样一口气把一斤大米干饭吞下肚的)。就这样,第二年春天,我那只盛米的板箱就无可挽回地告罄了。
       于是我找队长,队长让我写借条。第一次借我二十斤大米,捱过了一个星期;第二次三十斤黄米,维持了十天;第三次十斤碎米,里面夹杂着稗籽和草籽,其实是队里用来喂猪的,但好歹能充饥,撑上两三天。到第四次,保管员的话开始难听了。(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小平的平 于 2008-11-10 17:24 编辑 ]
杜成平 437400 湖北通城县宾阳门街83号3单元102室
电话:13135964376(24小时均可短信) 微信同号
农行卡:62284  8240  00392  53612
QQ:471434862

TOP

长身体的时候吃得多!
身体寡水的时候吃得多!
干体力活的吃得多!
家中无粮时...日子难过!
姚得德:主集粮票、布票、购货券等;兼集国库券等。通联:100192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佳运园小区16号楼5单元541  宅电:010-64129145   手机:13597211383    农卡:95599  8085  95972  60719

TOP

西湖真漂亮,馄饨真好吃。哎------。
徐卫星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心路50号内6-1-2西   主集粮票,兼集钱币、邮票、计划经济时期票证等纸质收藏品。  邮编:255021    电话(微信)15564473110   建设银行:6217002160008885307
邮资自理挂四平一

TOP

                                    续《粮票的故事》
        保管员姓钱,五短身材,一脸麻子。此人的抠门远近闻名,当个保管员,倒也是人尽其材。美中不足的是总把集体的好处“抠”进自家的“门”里去,社员们敢怒而不敢言,背后送他一个雅号:“掐毬算”。
  我拿着盖有队长戳子的二十斤碎米借条,找到保管员,打开了库房的大门。钱保管左手提过装有半袋碎米的麻袋,右手抄起一只破旧的老碗,说:“小孙呀,你们这样吃,队里可供不起喔。”他指的是十斤碎米只吃三天的事,“要不这样吧,你每天来,我给你一碗米,你就会计划用粮了。”
        我的眼前闪过祥林嫂佝偻的身影,一股热血腾的涌上脑门,保管员手里的那只旧老碗渐渐地模糊起来。我慢慢地站起蹲着的身子,挺直了腰,盯着那张丑陋的麻脸,只觉得每个麻点都在嘲笑我这个外乡来的侉子。我轻轻地把那张二指宽的借条一撕两半,再撕两半,一字一顿地说:“姓钱的,你听着,我要是再向你借一粒粮食,就给你当孙子!”说罢,扭头跨出大门,听任不知所措的钱麻子噎在黑呼呼的库房里。仰望大门外灿烂眩目的阳光,我努力噙住委屈的泪水,不让它夺眶而出。老天哪,我离开一斤粮票能买二十碗馄饨的美丽的西子湖畔,跑到北桥这狗日的“广阔天地”来,难道就为的这样一碗一碗地讨着吃?不到一个时辰,全队都传遍了我大闹库房的消息。小青年们仿佛我给他们解气了似的高兴,队长、副队长、会计,包括钱保管都来劝我,赔不是。但我铁了心,只要姓钱的还是保管员,就决不再借一粒粮食!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嘛!
        平心而论,这件事也怪不得保管员。知识青年下乡插队,硬要到生产队从社员碗里分走一勺羹,搁谁不心疼呢?所以后来我同这些人相处得都很好,钱保管盖新房,谁都不愿帮忙,最后还是我帮他上的房泥呢。这是后话。 可是眼下怎么办?我开始明白什么叫“无米之炊”了!发狠话、充硬汉,毕竟不能当饭吃。奶奶远在千里之外,家人远在千里之外,在麦收前剩下的二个月青黄不接的时间里,我拿什么来填饱我那该死的贪得无厌的好胃口呢?
        我立马赶到十几里外的下河大队找我的铁哥们知青小徐和小章,他们十分仗义地从自己的口粮里匀出了一部分给我。我又写信向家里告急,十二天后,一只装有四十斤全国粮票的牛皮纸加快特种挂号信封救命似的来到我手里。靠着这些,我干稀搭配,总算有惊无险地渡过了第二次饿饭的威胁。毛主席他老人家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此乃真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也!
        从那以后,我把粮食看得无比金贵,决不敢有丝毫的轻慢。连续三年,我年年出勤第一、工分第一、分得口粮第一。我象守财奴一样地守着那些粮食,才觉得晚上睡得踏实,不会做缺粮的恶梦。那年头知青们缺钱化了,就到粮站卖掉点议价粮,价格高,但不给粮票。可我决不。七三年我离开生产队,把剩下的粮食全部换成了粮票,后来,又陆续换成了全国流动粮票。当年全国流动粮票就象美元能在全世界通用一样,能在全国通用,是粮票中的“硬通货”。
        再后来,四人帮垮台了,文革结束了,改革开放了,粮票作废了,我十多年积攒的心血,成了一堆废纸。
        再再后来,粮票成了收藏品,成了一段心酸往事的记忆,成了向大家证明我没有说谎的根据。
        再再再后来,就是我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了。(完)

                                             二○○五年十一月·杭州
                                                      甲子
杜成平 437400 湖北通城县宾阳门街83号3单元102室
电话:13135964376(24小时均可短信) 微信同号
农行卡:62284  8240  00392  53612
QQ:471434862

TOP

真好!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路16号四季花城1-2-3-D    梁军    邮编:610041
电话:13908039285  QQ:425830282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