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1-19 21:32 只看该作者
应城文峰塔
文峰塔,亦名文笔峰,又称凌云塔。是应城市仅有的一座古塔,塔址位于应城市南郊四华里处的沙岗村。文峰塔巍然屹立,直插云端。它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捍卫民族文化的见证。
文峰塔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据《光绪应城志》卷二介绍,邑人熊汝弼著新文昌阁序摘,“明季时,于栎林立新市,镇水口,而起文峰塔。”其意为塔址在当时不仅是风景胜地,而且是应城石膏、食盐、芦柴的转运中心,是一座矗立于商贸云集之地的宝塔浮屠。
文峰塔的毁圮和重建经历了三百多年,据相关实料记载: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江西进士唐公辰,掌院蒲,兼长青鸟术,见水清秀,卜为巽上,选其址置基。道光年间余杭举人光斋知应城县时,与防务统一筹款,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营建落成,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兵乱。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
此塔高34米,为六面七层,砖石结构。第一层面宽5.7米,塔基用条石砌成,面积为66平方米,厅为方形。二至七层,厅为正六边形,每边宽1.63米,墙厚3.3米。塔尖系金属铸件,底层皆由青砖横铺垒砌而成,四方嵌有青石书刻:“凌云塔”。塔面层层交错,均有青石为槛的半圆转门。还用迭涩砖层和菱角牙子砖,在塔身壁外砌出腰檐,线条柔和,结构精美。塔西南面辟门,门楣上镌“青云直上”。整个塔体,立面纤巧,造型均衡。塔内可循梯而上,凭高远眺,蒲城胜景,一览无余。尤为奇特的是,设计者在塔二层故型玄殊,将转门建成外开内合形置整个二层一片黑暗,增加了这座宝塔的神秘感。
塔端铜顶高约丈余,系黄铜铸就,成宝葫芦状。百十年风雨浸袭,安然无恙。传说铜顶铸成后,因重达数吨,安装困难,当地群众以土垒台,用木杠顺坡慢慢上橇,历时数月,感动鲁班,他乘一个风雨之夜,施神力将铜顶提了上去。自此,鲁班在文峰塔一带香火不绝,倍受尊敬。
日军入侵时,对塔顶垂涎,几度欲作军火原料,当地人民一面加紧保护,一面以鲁班故事吓唬鬼子,日军为了维持“王道乐土,歌舞升平”的虚假景象,慑于民愤,才改变计划,塔得以幸存。
20世纪90年代末,应城市委、市政府在此修建文峰塔公园,以加强对文峰塔的保护。
杜成平 437400 湖北通城县宾阳门街83号3单元102室
电话:13135964376(24小时均可短信) 微信同号
农行卡:62284 8240 00392 53612
QQ:471434862
|